比特幣作為全球首個且最受歡迎的加密貨幣,不僅吸引了投資者和愛好者的關注,還帶來了獨特的挑戰,包括比特幣遺失的現象。大量有限供應的比特幣被認為已無法找回,這進一步加劇了其稀缺性,影響了其估值,也凸顯了安全儲存的重要性。了解比特幣遺失的規模、背後的原因以及更廣泛的影響,有助於深入了解其在加密貨幣市場中的作用。
遺失比特幣的規模
遺失比特幣的數量相當可觀。區塊鏈分析公司 Chainalysis 估計,大約有 370 萬枚比特幣(約佔總供應量的 19%)永遠無法找回。如果再加上比特幣創始人中本聰挖掘的 100 萬枚比特幣,實際可用供應量進一步下降,從理論上的 2100 萬枚降至約 1600 至 1700 萬枚。
Glassnode 的數據顯示,約 29% 的比特幣在五年以上未被移動,這包括長期投資者("hodlers")持有的休眠比特幣以及被認為遺失的比特幣。此外,其中相當一部分休眠比特幣可能永遠不會重回流通市場,進一步降低了流動性。同樣,Bitfinex 報告指出,70% 的比特幣流通供應量至少一年未移動,顯示出前所未有的休眠程度,強調了比特幣社群內的長期持有行為。
比特幣如何遺失
比特幣的不可更改性以及自我托管模式為用戶提供了無與倫比的金融主權,但也增加了不可逆轉損失的風險。以下是導致比特幣遺失的主要原因:
1. 私鑰遺失
私鑰是通往比特幣錢包的關鍵。一旦私鑰遺失,相關比特幣將永遠無法取回。私鑰遺失的原因包括硬體錢包丟失、密碼忘記或恢復短語無法找回等情況。
2. 中本聰未動用的比特幣
比特幣創始人兼神秘創造者中本聰據信擁有超過 100 萬枚比特幣。這些自創建以來未被移動的比特幣可能已無法訪問,實際上成為遺失,進一步減少了可用供應量並強調了比特幣有限供應的影響。
3. 硬體錢包故障
硬體錢包雖然是儲存比特幣的安全方式,但仍可能因物理損壞或丟失而導致比特幣遺失。如果沒有妥善保存的種子短語進行恢復,存儲在這些設備中的比特幣可能永久遺失。
4. 錯誤交易
比特幣交易一旦被添加到區塊鏈即不可逆轉。如果將比特幣發送到錯誤的地址,且收款人不合作,這些比特幣將永久遺失。雖然此類情況較為罕見,但突顯了在交易前核對錢包地址的重要性。
5. 不完善的遺產規劃
比特幣持有者去世後,若未將私鑰或恢復短語告知繼承人,其持有的比特幣可能面臨重大損失。若缺乏明確的文件或遺產規劃,比特幣在持有者去世後可能無法被發現或訪問。
6. 人為失誤
像詹姆斯·豪威爾斯(James Howells)丟棄存有 7500 枚比特幣的硬碟,或史蒂芬·托馬斯(Stefan Thomas)忘記存有 7002 枚比特幣的 IronKey 錢包密碼等案例,展示了人為失誤導致不可挽回損失的規模。
對比特幣估值的影響
比特幣的固定供應上限為 2100 萬枚,進一步鞏固了其通縮特性。遺失的比特幣大幅強化了這種稀缺性,實際上減少了可用供應量,並凸顯其有限特性。隨著需求持續面對減少的供應量,這種稀缺性可能對比特幣價格產生上行壓力,提升其長期價值主張。
經濟理論表明,稀缺性本身會提高資產的價值(Krautkraemer, 2005)。隨著數百萬枚比特幣的遺失,剩餘的比特幣變得更具吸引力和價值。這一動態進一步受到比特幣定期減半事件的支持,這些事件減少了新比特幣的發行速度,加強了其基於稀缺性的吸引力。
此外,遺失的比特幣體現了比特幣網絡的韌性。區塊鏈的不可更改設計確保過去的交易無法被篡改,遺失的私鑰無法恢復,這增強了系統的可信度、安全性和去中心化特性。
減少比特幣遺失
比特幣遺失的不可逆特性凸顯了強大安全措施的重要性,以保護數位資產的安全。使用安全的錢包至關重要,因為它們提供了可靠的儲存方式並保護私鑰。硬體錢包特別提供了增強的安全性,但其備份恢復短語應存放在多個安全位置,以防止無法挽回的遺失。在發送比特幣前仔細檢查交易詳情,確保資金被發送到正確的地址,也是關鍵步驟。
對於比特幣持有者而言,實施全面的遺產規劃是必要的。明確記錄私鑰訪問權限,並教育受益人了解恢復流程,可以防止因意外去世而導致的資產不可訪問。分散儲存方法也有助於降低風險,通過結合熱錢包用於頻繁交易和冷錢包用於長期儲存的方式,實現安全性與可訪問性的平衡。持續關注比特幣安全實踐的最新發展,確保用戶為不斷演變的威脅做好準備。
通過採用這些策略,比特幣持有者可以顯著降低遺失風險。教育、規劃和謹慎的安全實踐是保護比特幣投資的關鍵組成部分,在一個需要自我依賴與警覺的生態系統中尤為重要。
結論
遺失的比特幣在塑造加密貨幣市場動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據估計,接近 400 萬枚比特幣永久不可訪問,這減少了有效供應量,並提升了剩餘比特幣的價值。對於比特幣持有者而言,理解遺失比特幣的原因與影響,對於保護其投資及認識比特幣內在的稀缺性至關重要。通過實施健全的安全措施並對可能的突發情況進行規劃,投資者可以在降低遺失風險的同時,為比特幣網絡的韌性作出貢獻。
參考資料
Krautkraemer, J. A. (2005). Economics of Natural Resource Scarcity: The State of the Debate. RePEc: Research Papers in Economics.
點擊下方圖片,註冊 BingX 用戶帳戶,即可獲取高達 $6,000 的獨家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