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MO、FUD、DYOR 術語解析:2025年必懂加密貨幣行話

FOMO、FUD、DYOR 術語解析:2025年必懂加密貨幣行話

Empowering Traders2025-09-03 18:18:40
2025年的加密貨幣市場正以前所未有的熱度蓬勃發展。2025年8月,比特幣(BTC)在機構資金流入、ETF 和看漲投資者情緒的推動下,突破了124,000美元的歷史新高。一些分析師甚至預測比特幣到2030年可能達到100萬美元,而今年的漲勢常被稱為「超級週期」的開始。
 
然而,除了圖表和價格目標,加密貨幣有其獨特的語言。新手往往在遇到「Got rekt」(被清算)、「FOMO」(錯失恐懼)、「FUD」(恐懼、不確定性、懷疑)或「WAGMI」(我們都會成功)等詞彙時感到困惑。為了幫助您保持領先,我們整理了2025年十大熱門加密貨幣行話,並附上適合初學者的範例和這些詞彙重要性的深入分析。
 
本文將學習2025年每位交易者必須知道的十大加密貨幣行話,從 FOMO 到 Whale。透過適合初學者的解釋、真實世界的範例和深入分析,在比特幣牛市中保持領先。

1. FOMO(錯失恐懼,Fear of Missing Out)

FOMO 是一種坐立不安的衝動,因為你覺得所有人都賺錢了,只有自己被排除在外,因此急於跳進市場。在加密貨幣領域,這通常發生在價格飆升、社群媒體充斥著大筆獲利截圖時。對於新手來說,這會讓人感到自己「被拋在後頭」,從而導致在沒有明確計劃的情況下以高價買入代幣。
 
隨著2025年8月比特幣突破124,000美元,FOMO 隨處可見。許多新交易者看到熱潮後,在120K到124K美元附近買入,卻在幾天內就面臨10%至15%的回調。這就是典型的 FOMO 買入:在漲勢後期進場,隨後立即產生帳面虧損。在加密推特和 Telegram 上,交易者們甚至開玩笑說,每當比特幣突破阻力位時,「FOMO 買家又來了。」
 
為了避免 FOMO 驅動的錯誤,遵循結構化計劃而非追逐熱點會有所幫助。例如,你可以使用 BingX 網格交易機器人來自動化買入,讓它在每下跌2,000美元時穩定累積比特幣,而不是在高價時買入。在根據社群媒體熱點採取行動前,可以查看 BingX AI,看突然的10%價格飆升是否由真實交易量支撐,還是只是雜訊。如果你不確定,可以小額嘗試跟單交易,追蹤頂尖交易者有紀律的策略,避免因恐慌而在漲勢中買入。

2. FUD(恐懼、不確定性、懷疑,Fear, Uncertainty, Doubt)

FUD 是加密貨幣領域的行話,指任何散播恐懼、動搖信心的消息、謠言或評論,即使它們被誇大或誤導。它可能來自主流媒體標題、網紅推文,甚至是旨在壓低價格的協同行動。對於新手來說,FUD 常常讓人感到不知所措,因為它模糊了合法警告和市場操縱之間的界線。
 
2025年6月,一則關於歐盟新加密貨幣稅法的謠言導致比特幣在一天內下跌了近8%。社群媒體陷入恐慌,相關主題標籤登上熱搜,許多新交易者恐慌性拋售。不到一週,監管機構澄清了規則並沒有報導中那麼嚴格,比特幣反彈回120,000美元以上。那些因 FUD 而賣出的人鎖定了虧損,而那些保持冷靜的人則避免了被甩出市場。
 
應對 FUD 的最佳方式是區分訊號與雜訊,並在做出反應前進行驗證。始終檢查新聞是否來自可靠的監管機構,而不只是一條瘋傳的推文,並與值得信賴的來源交叉比對,例如 CoinDesk、Bloomberg 或BingX 學院。制定明確的計劃,並事先決定什麼樣的消息會真正改變你的長期觀點,例如真正的比特幣禁令與政客的評論。你也可以使用BingX 合約來對沖波動,透過低槓桿做空比特幣,或將資金存入BingX 理財以在市場穩定時賺取穩定收益。最重要的是,應用 DYOR(自己做研究),這樣你才能建立信念,並在謠言傳播時避免恐慌性拋售。

3. REKT(「被摧毀」,Wrecked)

REKT 是加密貨幣行話,意指「被摧毀」,在短時間內損失大部分資產。這通常發生在交易者高估自己的技能、使用過多槓桿,或在沒有計劃的情況下進行高風險交易。如果你看到有人說「I got rekt」,意思是他們的帳戶餘額剛剛遭受了嚴重打擊。
 
加密貨幣的波動性使得 REKT 的故事屢見不鮮。想像一下用20倍槓桿在120,000美元買入比特幣。如果價格只下跌5%到114,000美元,你的倉位就會被立即清算,你將失去全部保證金。2025年8月,這個確切的場景在一次突然的日內下跌中發生在數千名交易者身上。雖然比特幣很快恢復,但許多帳戶已被清空。
 
 
為了避免被 REKT,先從現貨交易(如BTC/USDT)開始,再深入研究槓桿,因為現貨下跌5%比合約清算安全得多。如果你使用 BingX 合約,務必一鍵設定止損和止盈,並保持低槓桿,即使3倍到5倍也已經有風險。在確認交易前檢查你的清算價格,如果感覺太近,就調整槓桿。只拿你能承受損失的資金來冒險,絕不要動用重要資金。為了更安全地學習,可以透過跟單交易來追蹤低風險交易者,選擇最大回撤小於15%的交易者,而不是追逐魯莽的策略。
 

4. DYOR (自己研究)

DYOR 是加密貨幣的黃金法則:永遠不要僅憑炒作、推文或 Telegram 群組的資訊而盲目投資。這意味著花時間去了解一個項目,例如閱讀其白皮書、檢查團隊的可信度、分析代幣經濟學(代幣如何分配)以及評估社群的強度。簡而言之,DYOR 幫助你從騙局中辨別出有潛力的項目。
 
在 2021-2022 年的牛市期間,許多新手忽略了 DYOR,盲目投入華而不實的項目,最終在「拉地毯」或「先拉後砸」中損失慘重。快轉到 2025 年,歷史正在重演:Solana 和 Base 上的迷因幣在一夜之間暴漲 100 倍,但許多幣種也同樣快速崩盤。
 
在交易任何加密貨幣之前,請務必先進行 DYOR,以從炒作中篩選出真正的機會。例如,你可以從檢查 ChainSpot 上的流動性開始。一個深度只有 10 萬美元的代幣,比一個超過 5000 萬美元的代幣更容易被操縱。在 BingX 上市的項目都已滿足基本的安全和合規性檢查,但你仍然應該深入研究。使用 BingX 學院指南和 CoinMarketCap 或 DeFiLlama 等數據來源來研究代幣經濟學、流通供應量和可信度。尋找透明度,例如經過審核的程式碼或公開團隊,並掃描社群以尋找真實的參與,而不是機器人。最後,用一筆小額的 BingX 現貨交易來檢驗你的判斷,即使是 10 美元也足以在投入更多資金之前檢查流動性和執行情況。
 
DYOR 無法保證獲利,但它能大大降低你在這個充滿炒作和騙局的市場中「歸零」的機率。

5. 先拉後砸 (P&D)

「先拉後砸」是一種市場騙局,透過炒作、洗腦或協同買入,刻意哄抬代幣價格(「拉」)。一旦價格飆升並引發 FOMO(錯失恐懼症),早期的內部人士或項目創作者就會在價格高點拋售其持有的資產(「砸」),讓晚進場的買家持有價格迅速暴跌的代幣。
 
在迷因幣時代,「先拉後砸」的騙局猖獗。2025 年 4 月,一個名為 $MOONPEPE 的代幣在 Pump.fun 上發行,初始市值僅 20 萬美元。在 24 小時內,Telegram 群組將其冠以「下一個DOGE」的稱號,KOL 也在 Twitter 上發布大量火箭表情符號,使其價格暴漲 1,250%,達到 270 萬美元。單日交易量高達 1500 萬美元,吸引了數千名新買家。然而,第二天早上,鏈上追蹤器顯示開發者已拋售了近 70% 的供應量,導致價格暴跌 95%。那些在高點買入 1000 美元代幣的晚進場者,最後只剩下不到 50 美元。
 
為了避免「先拉後砸」騙局,務必讓 BingX AI 協助你。如果它標記出「散戶熱度高但機構成交量低」,那通常就是內部人士準備拋售的跡象。避免追逐在數小時內已暴漲 300% 的幣種,並對那些在社交媒體上推廣「下一個 DOGE」的 KOL 保持懷疑。檢查 ChainSpot 流動性池,如果深度只有 20 萬美元,少數巨鯨就能瞬間使其崩盤。與其冒險用 20 倍槓桿交易炒作幣,不如考慮更安全的投資,例如 BingX 理財的彈性質押,其收益穩定且可預測。
 
「先拉後砸」騙局利用了 FOMO 心態。最好的防禦是什麼?堅持 DYOR,只投資你能承受的損失,並避免將你的資產押注在那些建立在炒作而非價值的幣種上。

6. BTD (逢低買入)

「逢低買入」 (Buy the Dip, BTD) 是一種交易策略,即在價格暫時下跌時買入加密貨幣,期望其能恢復並漲得更高。當價格下跌時,逢低買入者不會驚慌失措,而是將其視為以折扣價增持資產的機會。這種心態在牛市中尤為常見,因為短期的回調被視為健康的調整,而非崩潰的跡象。
 
2025 年 7 月,比特幣在連續數週上漲後短暫跌至約 105,000 美元。許多新手驚慌拋售,但經驗豐富的交易員選擇逢低買入,他們押注 BTC 的動能會持續下去。到了 9 月,比特幣重回 120,000 美元以上,那些逢低買入的人獲得了豐厚的回報。從歷史上看,在過去的牛市(2017 年、2021 年)中,20-30% 的回調往往是下一波上漲前的絕佳逢低買入區。
 
逢低買入在有選擇性和有規劃的情況下效果最好。並非每一根紅K線都是真正的「低點」,因此請透過 BingX AI 確認這是一個健康的調整還是反轉的開始。設定分批現貨訂單,例如在 115,000 美元、110,000 美元和 105,000 美元等水平,而不是猜測底部;並使用定期定額投資 (DCA) 的方式來分批買入。在等待時,將閒置的USDT 存入 BingX 理財來賺取收益,讓你的資金在訂單成交前持續為你工作。
 
BTD 結合耐心、清晰的策略和風險管理,效果最佳。請記住:下跌是機會,但前提是你已做好準備並有紀律。

7. Degen (退化)

「Degen」是「degenerate」(退化)的縮寫,它用來形容那些不經研究就貿然投入超高風險投資的交易員。Degen 不分析代幣經濟學或基本面,而是追逐炒作、社交媒體趨勢或迷因幣發行,希望快速致富。這種策略更接近賭博而非投資,雖然腎上腺素飆升,但卻有著血本無歸的高風險。
 
2025 年的牛市將迷因幣變成了 degens 的遊樂場。在 Solana 上,諸如 DOGSBONK 等代幣的交易活動大幅增加,部分幣種在數天內飆升 50 倍。Telegram 群組、X(前稱 Twitter)和 Pump.fun 等平台每天都有 degen 的呼喊聲。但反面是殘酷的:這些幣種中有許多同樣快速地暴跌了 90% 或更多,讓晚進場者「歸零」。儘管有些早期進場的 degens 賺取了改變人生的利潤,但大多數人最終持有的卻是毫無價值的代幣。
 
如果你想嘗試 degen,請將其視為賭博,並將風險限制在資產組合的 1-2% 以內。使用 BingX 子帳號來進行迷因幣的實驗,同時保護好其餘資金。嘗試用低至 1 美元的保證金進行合約微型交易,或分配一小部分資金給專注於迷因幣的跟單交易員。務必設定 BingX AI 退出提醒,以便及早發現交易量崩潰,並記住 DYOR 仍然很重要;像 BONK 這樣的迷因幣建立起真正的社群,但大多數幣種會迅速消失。
 
Degen 交易可能令人興奮,但請記住:每有一個在網路上發布獲利的人,就有數千人默默地「歸零」。請謹慎對待,永遠不要將 degen 押注與長期投資混淆。

8. WAGMI (We Are Gonna Make It)

WAGMI 是 “We Are Gonna Make It” 的縮寫,是加密貨幣社群中廣泛使用的樂觀口號。它不僅僅是一個詞語,更是一種心態,傳達著:無論當前市場看起來多麼艱難,加密貨幣的未來是光明的,我們將一起成功。你經常會在群組聊天、Twitter 推文和 NFT 社群中看到它,用來鼓勵他人保持積極和堅定。
 
2025 年初,當比特幣最終突破 100,000 美元時,加密貨幣 Twitter(CT)上充滿了 WAGMI 的貼文。交易員、開發者,甚至是網紅都瘋狂地發布這個詞語來慶祝這個里程碑。對許多人來說,WAGMI 不僅僅與價格有關,也關乎區塊鏈、去中心化和數位資產將持續存在的信念。一些分析公司甚至將社群媒體上的 WAGMI 提及次數作為一種情緒信號來衡量,並指出其高峰通常與市場的看漲勢頭同步。
 
對於新手來說,WAGMI 是一個充滿樂觀的口號,但與紀律結合使用時效果最佳。你可以透過複製那些長期投資回報率(ROI)表現優異的頂尖交易員來順應市場情緒、使用 BingX AI 追蹤社群熱度,並在市場升溫時將資產質押在 BingX Earn 中以獲得穩定收益。在被社群精神激勵的同時,也要始終將其與 DYOR(Do Your Own Research,做好自己的研究)和透過 BingX Academy 學習相結合,以免被炒作蒙蔽了判斷。
 
WAGMI 是加密貨幣文化的命脈。它在牛市中團結人們,在熊市中給予他們安慰。對於新手來說,它提醒著你,雖然這段旅程充滿波動,但願景是長期的,而且你是為成功而努力的全球社群中的一員。

10. 巨鯨 (Whale)

在加密貨幣領域,巨鯨(whale)是指持有大量某種幣的個人或機構,其交易足以影響市場。這沒有固定的數字,但在比特幣的範疇中,持有 1,000 BTC 或以上錢包通常被視為巨鯨。由於他們的訂單量巨大,當巨鯨買入或賣出時,所產生的連鎖反應可能會引發價格突然飆升或暴跌,尤其是在流動性較低的幣種中。
 
巨鯨的活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能影響市場。2025 年 8 月,鏈上數據顯示單一巨鯨錢包購買了價值 12 億美元的 BTC,這引發了 6% 的盤中漲幅,因為交易員紛紛跟隨這一舉動。反過來,在像 Solana 和 Avalanche 這樣的山寨幣上,巨鯨的大規模拋售在數小時內導致了兩位數的下跌。新手常常低估這些玩家的影響力,追蹤他們的動向可以揭示聰明資金是正在進場還是離場。
 
巨鯨可以撼動市場,因此追蹤他們可以為您的交易增加額外優勢。使用 BingX 深度圖(Market Depth)搭配「巨鯨警報」來發現大量資金流入並檢查賣單牆,確認轉帳是賣出訊號(轉至交易所)還是持有訊號(轉至冷錢包)。不要盲目跟單,將巨鯨動向視為訊號;使用 BingX 合約來對沖、跟隨那些專注於巨鯨動向的跟單交易員,並使用 ChainSpot 來避免淺水區,因為在那裡單次拋售就可能讓價格崩潰。
 
巨鯨並非神話中的生物,而是真實的市場推動者。對於新手來說,密切關注他們的行為可以為您的交易決策增加另一層洞察力,幫助您避免被突如其來的價格波動所影響。

總結

加密貨幣俚語不只是網路行話;它們反映了驅動市場的心理。在 2025 年的牛市中,了解 FOMO、DYOR、WAGMI 和「巨鯨」等術語,可以幫助您理解塑造價格走勢的文化和行為。
 
無論您將自己視為謹慎的 HODLer、逢低買入者,甚至是冒險的 degen(瘋狂交易員),一個原則始終不變:知識比炒作更重要。將俚語作為了解市場情緒的窗口,但務必將其與研究、風險管理和清晰的策略相結合。在樂觀和謹慎之間取得適當的平衡,您將能更好地應對市場下一階段帶來的任何挑戰。
 
⚠️ 風險提示:加密貨幣市場仍具高度波動性。雖然俚語捕捉了牛市的興奮,但突然的修正、詐騙或法規變動可能導致損失。只投資您能承受損失的金額,明智地進行多樣化,並根據數據而非情緒做出決策。

相關閱讀

還不是BingX用戶嗎?立即註冊領取 USDT 新戶大禮包

領取更多新人專屬福利

立即領取